康美药业(600518)股票05月11日行情观点:基本面一般,短期需观望
今日康美药业股票行情观点:基本面一般,短期需观望
康美药业股票2022年05月11日12时33分报价数据:
代码 |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额 | 涨跌幅 | 昨收 | 今开 | 最高 | 最低 | 成交量(万股) | 成交额(万元) |
600518 | *ST康美 | 2.63 | 0.03 | 1.154 | 2.6 | 2.65 | 2.66 | 2.61 | 4185.06 | 11007.95 |
以下康美药业股票相关新闻资讯: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截至公告披露日,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因净资产为负、财务审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而触及的“退市风险警示”的相应情形已经消除,因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而触及的“其他风险警示”的相应情形已经消除,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撤销相应的“退市风险警示”?与“其他风险警示”的申请。最终申请撤销情况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意见为准,届时公司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鉴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0年度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1年度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1月修订)第9.8.6条相关规定,公司仍存在触发“其他风险警示”的适用情形,公司股票将继续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一、公司股票被实施风险警示的情况
2019年5月20日,根据公司前期披露的年报及其附属文件,并经公司核查,公司与相关关联公司存在88.79亿元的资金往来,该等资金被相关关联公司用于购买公司股票,上述行为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13.1.1条规定“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前景,投资者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情形。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于2019年5月21日起对公司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具体内容详见公司披露的《康美药业关于公司股票交易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暨公司股票停牌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编号:临2019-038)。
2021年4月28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0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审计,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以前年度违规向关联方提供资金,形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第13.9.1条(一)和(三)的规定,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且2020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第13.3.2条规定,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鉴于公司同时触发《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13.9.1条和第13.3.2条的有关规定,按照第13.1.4条,公司股票于2021年4月29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康美”变更为“*ST康美”。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1年4月28日披露的《康美药业关于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暨临时停牌的公告》(公告编号:临2021-026)
公司股票因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而触及的退市风险警示的相应情形已消除,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2年2月19日披露的《康美药业关于撤销相关风险警示暨继续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的公告》(公告编号:临2022-021)。
二、相关风险警示已消除的情形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1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2年4月29日披露的《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报告》(天职业字[2022]25396号)。经审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9,968,474,465.81元。
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通过原控股股东现金清偿、实物资产抵债、三方抵债、投资者受让原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转增股票等方式偿还850,808.96万元,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款已全部清偿完毕。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披露的《康美药业关于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的进展公告》(公告编号:临2021-118),公司于2022年4月29日披露的《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康美药业2021年度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清偿情况的专项报告》(天职业字[2022]25396-6号),且公司独立董事对该事项出具了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形的影响已消除的独立意见。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1月修订)第9.3.6条、9.8.5条相关规定,公司因净资产为负、财务审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而触及的“退市风险警示”的相应情形已经消除,因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而触及的“其他风险警示”的相应情形已经消除。
公司将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撤销相应的“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申请,本次申请如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同意,公司股票简称将变为“ST康美”,股票代码600518不变,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三、公司继续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况
2021年4月28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0年度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22年4月29日,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1年度内部控制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1月修订)第9.8.6条的相关规定,公司仍存在触发“其他风险警示”的适用情形,公司股票将继续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四、风险提示
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收到本公司申请之后的10个交易日内,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撤销对本公司股票实施的“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最终申请撤销情况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意见为准,届时公司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司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为《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公司所有信息均以在上述指定媒体披露的信息为准。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二二年五月十一日
????本报记者 谢岚 何文英
????自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坐实以来,监管层对存贷双高一直保持密切关注。《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沪深两市公告发现,2019年5月份以来,监管层在上市公司IPO、定增、年报披露等关键节点对存贷双高现象的问询就超过400条。而随着2021年年报季的落幕以及年报问询函紧锣密鼓地下发,目前已有包括仁东控股、ST中捷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遭遇监管机构就“存贷双高”问题提出的种种“灵魂拷问”。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肖美英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存贷双高的不合理性在于企业保留大量货币资金的同时大量举债,这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利息费用,增加财务成本。“不过存贷双高并不一定是财务造假,具体要结合公司所处行业、主营业务、现金流量表等进行深入分析。”
多条问询
????剑指存贷双高
????“存贷双高是指货币资金余额和贷款余额占总资产的比例都较高,是资金使用效率比较低的一种表现。”肖美英表示,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其存贷比例情况也不尽相同,但投资者可以结合同行业公司进行横向比对。
????例如,亚威股份在5月6日发布的定增反馈意见回复公告中,针对证监会提出的存贷双高合理性问题,详细列示了货币资金存放情况、是否存在资金受限情况,并就货币资金与利息收入匹配性、对外借款与利息支出匹配性、存贷双高合理性等做出解释,并结合公司所处行业的其他上市公司进行比对分析。
????一位担任过多家上市公司独董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务报表通常反映的是披露时点的公司财务状况,单以一个财务报表判断公司是否为存贷双高容易失真,如果上市公司连续多个财务报告期均存在存贷双高的现象就比较可疑了。因此,如果投资者发现公司2021年存在存贷双高的现象,可以再结合其2020年以及2019年的年报进行纵向对比分析。”
????杉杉股份多个报告期存贷双高就引起了证监会非公开发行股票发审委的关注。发审委在2021年10月份出具的问询函中指出,2018年至2020年末及2021年6月末,杉杉股份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26.2亿元、23.07亿元、30.83亿元、43.54亿元,短期借款余额分别为29.47亿元、35.47亿元、25.97亿元、42.81亿元,长期借款余额分别为11.07亿元、16.03亿元、26.73亿元和45.23亿元;2018年至2020年、2021年1月份至6月份,公司财务费用分别为2.74亿元、2.72亿元、2.79亿元、3.43亿元。对此,发审委要求杉杉股份说明,在货币资金较为充裕情况下,借款余额较高及财务费用支出较多的原因及合理性。
????事实上,存贷双高一直是监管层高度关注的重点,在年报、IPO、定增等关键节点,剑指存贷双高的问询函屡屡可见。在2021年年报问询中,仁东控股、ST中捷就被问及存贷双高的合理性。信科移动在IPO第二轮审核中被问及是否存在存贷双高的情况并说明合理性,科润智控在定增审核问询中亦要求解释存贷双高的合理性并充分揭示流动性风险。
专家建议
????关注存贷双高异常成因
????中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周浪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存贷双高成因可以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类,正常成因有行业特点、子公司资金余缺不均、短期内有重大投资支出以及上市公司利用信用等级优势为集团融资等,投资者应主要关注异常成因导致的存贷双高问题,异常成因主要有资金受限、资金占用、财务报表粉饰或造假等几类。
????第一种异常成因是货币资金中受限资金比例较高。南岭民爆董秘邹七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财务报表项目注释货币资金一栏会详细披露其结构,一般由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构成,而且现在都会披露是否有受限资金,如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抵押、质押等资金就处于受限状态,资金受限比例较高则意味着公司流动性可能面临风险。”
????第二类异常成因是资金占用。周浪波表示,企业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如果占用了公司大量货币资金,尽管上市公司账面上的货币资金存在,但实际上可能已经被挪用了,实际资金无法保障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使其不得不继续进行负债融资,从而造成了存贷双高现象。“康美药业就是这类存贷双高的典型案例”。
????“当存贷双高与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高同时存在时,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周浪波表示,因财务造假退市的康得新就是典型的例子。“截至2018年9月份,康得新第一大股东康得集团股权质押率高达92.59%,投资者结合当时公司存贷双高的现象可以推测,上市公司资金极有可能已被大股东挪用于账外经营。”
????第三类异常成因是财务报表粉饰或造假。周浪波指出,部分企业可能存在财务报表粉饰或造假的行为。“一些企业在经营困难甚至亏损从而出现资金缺口的情况下,为了稳定股价、继续获得银行借款,甚至不惜进行财务造假,通过伪造收入凭证、银行存款单等手段虚增货币资金,由此导致存贷双高问题。”
????当投资者碰到存贷双高的上市公司时,该如何应对?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客座导师马靖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投资者可以多对公司提出一些质疑,例如:公司如此有钱为什么还需要高额融资?是否存在高质押比例?利息收入是否与所拥有的现金相符合?利息支出是否占净利润较大的比例等。
????周浪波建议,具备一定财务基础的投资者可以从比较货币资金收益率与债务融资成本率、利息费用与利息收入的差值、比较同行业公司毛利率、比较应收账款、存货与总收入的比值、关注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五种手段进行辨别。“财务基础较薄弱的投资者也可以从交易所关注函,公司财务总监、会计师事务所是否频繁更换等细节来发现问题”。
大健康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而中医药又在大健康领域应用已久,前景尤为可观。近两个月,《“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相继出台,从顶层设计上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中药产业创新。
背靠政策层面的加温,中药类上市公司2021年报也陆续披露。据《每日财报》统计,截至4月30日,有71家中药公司披露年报,2021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315亿、净利润370亿元。从营收和盈利的同比变化来看,71家公司中,47家中药公司盈利增长,24家下滑。在实现业绩翻倍的公司中,东阿阿胶净利润涨幅超917%,康恩贝利润涨超343%。
(制图:每日财报)创新药板块表现较突出
若单比较归母净利润,2021年最“赚”的中药企业是*ST康美(康美药业),但是数据背后也存几分“蹊跷”。其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收41.53亿元,同比下降23.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1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为﹣79.68亿元。
据*ST康美此前披露的业绩预告,公司去年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主要原因为揭阳中院裁定《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已经执行完毕,公司实现相关重整收益净额约175亿元。根据有关判决结果,公司增加投资者民事诉讼索赔金额约14.59亿元。
归母净利润排名居二的是白云山。数据显示,白云山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90.14亿元,同比增长11.90%;利润总额为47.23亿元,同比增长26.32%;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20亿元,同比增长27.6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56.7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69.52%。
据悉,广药白云山持续推动旗下12家中华老字号振兴发展,助力母公司广药集团成为全球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就细分板块而言,中药创新药板块表现更为亮眼。康恩贝、天士力、众生药业、佐力药业、特一药业等净利润涨幅均超过100%。
具体来看,天士力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9.5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3.59亿元,同比增长109.51%。在主营业务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收益锦上添花,使天士力全年业绩表现亮丽。
据特一药业年报数据,公司在2021年实现营收7.58亿元,同比增长19.83%,归母净利润为1.27亿元,同比增长189.66%,中成药产品毛利率高达72.71%。
对于业绩增长,特一药业表示,在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中医药行业发展的背景下,公司把发展中成药品种作为工作重点,在做大核心产品的同时加大了潜力中成药产品的市场培育和开发力度。
另外,佐力药业2021年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9亿元,同比增长102.03%。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基于乌灵胶囊、百令片、灵泽片三个核心产品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优势,坚持“稳自营、强招商、布零售、全模块”的营销策略,持续加大市场投入和终端医疗机构的开发覆盖,使得三者营业收入均实现了较快增长。
聚焦突围“同质化”
《每日财报》发现,中药企业尚面临产品同质化的困境,某些领域甚至呈现出“千企同药”的现象,尤其是以经典方为主的中药产品。而这,也反映出中药理论的独特属性以及企业层面总体创新乏力的现状。
不过,也有部分中药企业较为关注研发创新投入,试图实现更多地差异化发展。比如,截至2022年3月29日,华纳药厂已取得中药制剂注册批件21个。公司在研的中药1类新药乾清颗粒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并已启动II期临床试验。
当然,聚焦差异化的企业离不开较高的研发投入。据梳理,A股研发投入前五家企业分别为白云山(8.75亿元)、以岭药业(7.92亿元)、天士力(5.8亿元)、华润三九(5.6亿元)、济川药业(5.23亿元)。
事实上,广药白云山近几年在持续推进创新药领域布局,逐年加大研发投入。财报显示,2021年广药白云山研发费用8.75亿元,同比增长42.94%。
康缘药业也在2021年年报中提到,在中药在研新药上,2022年将加速推进儿科、心血管、老年及代谢疾病药品立项与研发,拓展新的临床领域,调整临床推进策略,为新药产出形成持续输出能力。
此外,步长制药、以岭药业、康缘药业等传统中药企业,也开辟了化药创新药、生物药、疫苗等业务线。
比较夸张的是,部分中药企业直接谋求转型,布局化药、生物药或创新药等领域。9月3日晚间,上交所受理天士力子公司天士生物科创板上市申请。天士力此前表示,成功分拆子公司上市,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创新药领域的价值。
中药集采或是大势所趋
2021年年底,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各地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和临床需要,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纳入本地医保支付范围,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可以说,中成药集采已是大势所趋。像被称为“史上集采规模空前”的湖北省际联盟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早前也公布了中选结果,平均降幅为42.27%,与前几轮化药国采降幅相比较为温和。
此外,全国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首次联采工作1月6日在山东启动,联盟联采范围覆盖中药饮片(含配方颗粒)、中成药等中药类型。联盟由山东省医保局联合全国11省(区、市)发起组建,首批参与地区覆盖86个城市、9500多家医疗机构。
长期来看,中成药集采利好具备优质资源的中成药龙头企业,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优化。不过,在整体利好的大环境下,也要看到各种实际的经营压力。面对2022年的各种政策变化,中药企业要找到自己产品在市场和政策当中的结合点,顺势而为,才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