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长跑终结束 中国人保顺利过会
此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均已实现“A+H”股上市
6月5日,证监会发审委召开第85次IPO发审会议,两家过会,一家被否。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顺利过会。这意味着我国第五家“A+H”上市险企锁定中国人保。
截至目前,中国人保已经实现了保险全产业链布局,其旗下的人保财险是在港交所独立上市的企业,也是其最具优势的子公司和最主要的利润贡献者。不过,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人保旗下子公司发展不均衡,要进一步获得“加分项”,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在寿险、健康险等领域的盈利能力。
6年等待终于时机成熟
人保财险于2003年登陆港交所,中国人保2012年完成港股IPO。彼时,中国人保就表示,待时机成熟将在A股上市。这一等就是6年。昨日,中国人保终于迎来了登陆A股临门一脚的时刻,顺利过会也意味着其将成为我国第五家“A+H”上市保险公司。
目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这4家A股上市险企均为“A+H”上市。此外,在港交所上市的险企还有中再集团、众安在线等。
曾经任职于中国人保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从2009年国务院批准中国人保“A+H”上市算起,“十年才终于修成正果。”该人士表示。
2017年5月16日,中国人保在港交所公告称拟登陆上交所,此后其“回A”工作稳步推进。2017年9月26日收到证监会受理通知书;2017年9月29日,在证监会网站预先披露A股招股书;2017年12月13日,收到证监会受理反馈意见;今年1月13日,向证监会报送反馈意见回复材料;4月9日,更新预先披露;6月1日,证监会公示将于6月5日审核中国人保等3家公司的首发申请。
根据A股招股书,中国人保的此轮发行量为45.99亿股,在不考虑超额配售的情况下,该发行量占A股发行后总股本的9.78%;这一拟发行股数在A股历史上可以排到第八位。如果按发行前每股净资产3.23元进行保守估算,其募资规模也有望达到百亿元量级。
“通常A股估值要高于港股,所以中国人保潜在的募资额有可能更高。”某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表示。在中国人保A股IPO的关键时刻,其在港股的股价表现也十分给力,6月4日和6月5日,港股中国人保以及中国人保旗下独立上市公司人保财险的股价双双实现两日连续上涨。
保险板块均实现上涨
受上述因素影响,近两日,包括中国人保在内的保险股也均实现了上涨。
6月4日,保险板块盘中异军突起,以2.75%的上涨幅度位居板块涨幅榜前列,板块内共有6只成分股实现上涨。其中,西水股份涨幅居首,达到3.94%,而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和中国平安等个股涨幅也均超过3%。从资金流向来看,6月4日,保险板块合计资金净流入达7.8亿元,其中,中国平安、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等3只个股均实现大单资金净流入。
而在6月5日,中国人保依旧保持了上涨的态势,开盘价为4.00港元。截至收盘,中国人保的股价为4.08港元,成交量8424.64万港元,成交额3.43亿港元。
此次,中国人保通过发审会,顺利成为国内第五家A+H上市险企。分析人士表示,目前,A+H股市场的上市险企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等4家,自2011年新华保险上市后,A股已6年多没有保险公司首发上市。中国人保此番A股发行的资金将用于补充资本金,而影响募资金额的除了发行股数外,就是发行股价,对应的也就是估值。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昨日,上证指数累计跌幅为6.53%,同期保险板块指数累计跌幅达15.98%,远远跑输大盘。分析人士表示,经过此前的回调,保险板块估值回落明显,再度受到部分长线价值投资者的关注。
与此同时,海通证券表示,当前长端利率稳中有升、4月份保费同比显著改善、保障型产品需求有望带动价值持续增长。当前保险行业加速回归保障本源,“保费+利润+政策”三轮驱动,价值转型亦同时提升内含价值的成长性与稳定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保险板块中,除西水股份以外,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和天茂集团等5只个股均被纳入MSCI成分股中。分析人士认为,在大量资金流入的情况下,保险股虽然股票数量少,但由于市值占比较高,单只股票将有望获得较大额度的资金流入。
目前保险股估值相对较低,极具安全边际,同时在A股纳入MSCI指数体系的催化作用下,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保险股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