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闪崩跌停25万股民踩雷 中弘股份如何“保命”?
今日,中弘股份(000979)开盘跌停,报0.74元,至今其已经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不含全天停牌)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深交所有权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且在自公司股票停牌起15个交易日内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
股价不足1元退市第一股?中弘股份(0.74 -9.76%)闪崩跌停!25万股民踩雷,“保命”只剩这两招......
命悬一线的中弘股份在10月17日交易期间被大量抛售,似乎被提前宣判了“死刑”。当日,尽管海南板块逆市大涨,公司股价却没能借力熬过这一关键期,反而在尾盘提前跳水并被打至跌停板,最终以0.82元/股价格报收。
这意味着,即便10月18日中弘股份以涨停价格报收,公司股价仍低于其股票面值(1元),且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股,随即交易所将有权启动退市程序,中弘股份很可能成为A股首只因面值过低而被退市的股票。
由于17日中弘股份尾盘以0.82元的价格弱市跌停,即便明日股价涨停,也只能报收于0.90元,不能重新站上1元上方,从而踩踏交易所“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的红线。基于此,市场普遍认为,中弘股份将铁定退市。
倘若果真成行,中弘股份将实现对*ST海润的“弯道超车”,成为A股史上首只跌破1元的退市股。这有望成为今年继*ST烯碳成为首例非标退市股之后,将再度记入A股历史的退市案例。
但是,中弘股份真的铁定退市吗?根据部分市场人士猜测,按照现行的退市制度,公司或还存在两大路径可以暂时保命。不过,即便公司使出这两招“绝命剑”,对于目前的公司基本面来说,也只能残喘A股;要想真正缓解退市危机,最大的依靠,依然还是需要等待“白衣骑士”的驰援,以及由此带来的公司债务危机的缓解和经营状况的改善。
两大路径
从以往案例来看,但凡处于退市边缘的A股公司,尤其对于相对更为“鬼灵精怪”的民营类问题公司而言,往往都会在退市边缘奋力挣扎自救。单单这几年,就囊括了*ST超日、万福生科等诸多典型案例,最近的*ST海润也同样采用停牌的“鸵鸟策略”以期保命。
从目前结果来看,不少公司都已经在退市边缘实现峰回路转。即便绩差如*ST海润,目前也仅为暂停上市,暂时没有触及必然退市的红线。
中弘股份确实已经走到了悬崖绝壁,一只半脚都已经划下陡坡。按照常规,可以预计的是,中弘股份将从10月19日其开始停牌,等待深交所的最后决定。
对于如今的中弘股份而言,至少有五大危机如梦魇缠身:
首先,公司经营巨亏,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额超过13亿元,在同板块的地产企业中垫底。
其次,未能清偿的债务日趋积攒如麻,最新披露的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金额超过56亿元,而此前就有*ST吉恩就曾因为类似原因终被压垮、退市。
第三,公司控股股东的股份被司法冻结,无力驰援。
第四,董事长王继红和总经理张继伟提交书面辞职报告,管理层换血。
第五,公司因涉嫌造假遭立案调查,如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并满足相关条件,公司股票可能将被暂停上市或被终止上市。
但是,正如同公司此前通过股价站上1元而成功规避了统计周期一样,处于末路的中弘股份目前也并非全然无计可施。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根据现行规则,至少还有两条路径,或可以使公司暂时保命。
首先,紧急停牌
在这方面,*ST海润可以看作先行者。*ST海润此前连续3天收盘价格低于1元,公司随即宣布紧急停牌处理,从而成功规避了“连续20个交易日”的统计周期。此后便赢得宝贵时间,原第一大股东2.72亿元转让股权,华君实业也将成为第一大股东,从而为继续保壳添加了大力度筹码。
截至记者发稿,在17日晚间,除了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外,中弘股份并没有发布停牌公告。但这也并非意味着,明日盘前甚至盘中,公司突然发布停牌公告的可能。不过,公司能否利用这个缝隙逃生,很大程度上或取决于监管的态度。
其次,缩股运作或进行外科手术式重组
这在A股并无先例,即便如“前辈”*ST海润,目前也仍然没有用这一对策规避退市,可见利用这种运作规避退市的难度之大。不过,此前闽灿坤B(2.41 -2.82%)曾成功运用这一手段成功保命。
此外,中弘股份还可以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置出现有资产,置入其他更为优质资产,并想尽一切办法拖延复牌,待资产重组完毕,再复牌,享受类似新股或恢复上市股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的待遇。不过,这种操作过于繁琐,且挑战现行法律法规,不确定性太大,相比于闽灿坤B速战速决的缩股术,远非最佳方案。
当然,这两大伎俩只是凭空的猜测与臆断。毕竟,只有没有投机、实现优胜劣汰的资本市场,才是一个更加有效、更值得投资者投资和期待的好市场。
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一直在加快,上市制度改革不断优化,退市常态化不断推进,稽查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投资者保护持续加强,对外开放一直在扩大。种种迹象表明,证监会在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原则不变的同时,正在努力打造一个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因此,在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市场监管更加规范的背景下,问题股和垃圾股的退市,对于构建良好的市场生态,将有更大的意义。
资金与股东
Wind数据显示,中弘股份成立于1997年,办公总部位于北京,此前为深交所上市的百强地产公司,2010年借壳科苑集团成为A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弘卓业集团有限公司。
或许谁也没有料到,就在上市的8年后,公司非但没有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发展壮大,反而越加身陷囹圄。中弘大厦忽倾,从年初的债务违约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第一块,中弘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直到实控人跑路,财务亏空债务恶性循环,公司就像一个被不断打倒在地的选手,虽然偶尔市场游资会给其打打鸡血,但公司本身却一直没有站起来的机会。
资金总是理性而聪明的。10月17日倒数第二个交易日,中弘股份股价午后闪崩,表明大资金对于公司的保壳并不看好。
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公司买、卖前五席位均为游资席位。其中,万联证券广州荔湾分公司卖出额达到1239.20万元,中信证券(14.84 -1.66%)(山东)日照泰安路营业部的卖出额也高达688.10万元。同时,中国银河(5.93 -2.31%)上海长宁区镇宁路营业部买入额为794.66万元,知名实力游资席位东方财富(10.96 -0.27%)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买入额为664.09万元。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股东户数不足20万,而到了年中,公司股东已经增长至24.6万户。从数量对比角度分析,此前的诸多机构投资者在这段周期内折价出逃,成为大概率事件;而选择坚守或者最新进入者,大概率都为中小散户。
值得一提的是,10月9日,中弘股份与国厚资本及中泰发展签署经营托管协议。国厚资产是一家主营不良资产业务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面对公司即将退市的终极命运,这又会否给中弘股份续命带来真正的希望呢?
逃过“面值劫”就没事了吗?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股价低于面值可能将是中弘股份退市的直接原因,但公司基本面同样不容乐观。
中弘股份主营业务为地产,但近年来连年巨亏。今年8月,公司被爆出累计50.3亿元的债务违约,并且因公司2017年一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三季度报告涉嫌虚假记载,被安徽证监局立案调查。5月,安徽证监局也曾表示,该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对公司进行行政监管措施。
8月末,中弘股份发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3.26亿元,同比大减4625.39%,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也同比骤降3764.20%。最新公告显示,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金额为55.87亿元,公司主业停顿,资金紧张,在建地产项目基本处于停滞状态。